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d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d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d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d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措施_奢石系列_杏彩登陆,杏彩彩票官网app下载,杏彩官方彩票平台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 > 杏彩登陆 > 奢石系列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措施 返 回 列 表
2024-10-04 奢石系列
详细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二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历史经验表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如果防范不及时有效,由原生灾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灾害,会形成灾害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灾害还会同时发生,由灾害链放大成灾害群。汶川及其周边地区属地质灾害高发区,在5.12大地震中面临很高的次生灾害风险。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对地震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采取的处理解决措施,为汶川的抗震救灾提供了相关借鉴与参考。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由于加油站泄漏的汽油、洗衣店用作干洗剂的四氯乙烯以及一些工厂使用的化学制剂泄漏,许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残留在土壤中,部分物质向地下渗透,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了严重的、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

  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灾区企业都只顾地面上看得见的重建工作,欣喜于工厂和住宅建设顺利推进,而地下看不见的污染却被忽视了。阪神大地震遗留下的地质污染问题到今天都没有解决,受污染的土壤还不断被采挖用于别处填埋之用,导致地质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日本土壤专家铃木认为,土壤污染治理一定要先于建筑物的重建,因为一旦地面的房屋建起来了,就会给地下的污染调查和治理带来障碍。大地震后首先要做的当然是营救和安置受灾居民;其次要做的是恢复水电、通信等市政设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第三步就应该着手调查土壤污染并对有一定的问题的地方加以治理。调查人员对当地主要使用哪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和地震中发生泄漏的概率应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方便采用适当的污染检测的新方法。为避免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影响灾后重建速度,理想的步骤应当是先排查受污染可能性低的地点,一旦排除受污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在这些地点先进行重建,然后重点调查受污染可能性高的地点。不仅要妥善应对和完全解决地震会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还要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加强防范(如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加强固定措施),避免再次地震时继续产生同类问题。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6.8级地震,到11月3日已经确认形成了45个堰塞湖。新潟县和日本国土交通省就此组建了调查组,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 10月24-25日,派遣专家组掌握受灾状况,直升飞机调查和地面调查同 时进行。

  * 10月27日,根据新潟县的请求,由国土交通省砂防部官员、研究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土砂灾害对策紧急支持队”共508人,对土砂灾害危险场所等进行全方位检查(27-31日)。

  * 10月28日,由专家组成的“堰塞湖紧急调查组”,对河道闭塞情况做了实地确认,并提出对策建议。

  * 11月5日,接受新潟县请求,国土交通省直接负责芋川流域的东竹沢地区和寺野地区的河道闭塞处理工作。

  * 11月12日,为促进灾害现场对策的实施,设置了“芋川河道闭塞现场对策室”。

  * 11月17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芋川流域河道闭塞问题,开展长期对策的研讨,由相关组织和学者组成“芋川河道闭塞对策研讨委员会”。

  * 12月21日,公布了10月份实施的由“土砂灾害对策紧急支援队”完成的紧急调查成果。

  * 12月28日,针对融雪增水而开建的临时排水渠道完工。开始实施临时排水作业。

  * 1月26日,决定将东竹沢和寺野地区等10个地方纳入国土交通省砂防灾害监测体系。

  在新潟地震后,针对东竹沢地区堰塞湖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主动排水。自11月5日即开始利用水泵将上游蓄水向下游排水的处理作业,并于11月17就水泵排水口处的侵蚀问题提出了对策。由于水泵排水造成大约25m的侵蚀,影响到地基稳定,虽然立刻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低,但如侵蚀到滑坡坝处则有可能带来决堤的危险。针对排水侵蚀的解决方案包括:①调整水泵排水管至临时排水位置。②对遭侵蚀的地基做修复,埋设缓坡度的排水管。③地基复原后,联结新埋设的排水管,继续排水。

  2005年2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就堰塞湖紧急应对情况做了总结,其主要应对措施包括:①预测由于水位升高而影响的区域;②预测决堤时间;③最大流量的推算;④预测决堤方式及其会造成的危害范围;⑤提出避险方案。

  为预防地震后持续降水带来洪涝灾害,日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清理河道并加高堤岸,在地震中容易溃堤处流出一条长120m左右、比两边的堤岸低约0.8m左右的漫堤,铺设中等大小、高低不平的碎石层,在碎石层上面用8号镀锌铁丝固定好,这样洪水来时顺着漫堤慢慢流入,增加洪水阻力,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使洪水沿着明渠向下游蓄水池流去,不会因溃堤而给下游带来灾难,也不会冲毁农田。在高风险的居民点周围建立2m高的围坝予以保护,同时修建排水泵站可以排水。在洪水较大时,村落围起来的地方在移民后也可当作泄洪区利用。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县柏崎市沿海地区发生里氏6.9级地震,及多次低于6级的余震,受地震影响,核电站短时间内发生两次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事故,但未对环境能够造成影响。核电设施的抗震级别偏低,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也暴露了有关方面在核能管理上的诸多漏洞。

  此次核电站安全事件引起日本社会对地震安全预防和核电工业前景的广泛关注。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在建造核电站过程中考虑了地震会造成的影响。此次地震强度超过了核电站安全设计基准规定的6.5级,但据地震专家解释,当年设计核电站的地质勘查中,只发现了20km之外的断层,而这次6.8级地震,是距核电站只有9km的一个30km长、25km深的断层运动所致,这个断层在当年开工前没有勘查出来。可以说,是当年犯下的错误导致了核电站事故。如果当时发现这个断层,核电站建设必然要避开它,选在别处。

  1923年9月1日,东京和横滨之间发生一次8.2级大地震。横滨市距震中60km,全市约1/5的房屋完全倒塌,有208处几乎同时起火。起初,火势虽很小,但因消防设施和水管被震坏,火灾无法扑灭,横滨市几乎全部被烧光。东京距震中90多km,由于震后未能立即断电、关闭煤气等原因,有200多处同时起火。消防设施虽未被破坏,但由于街道狭窄,许多地段被倒塌的房子堵塞,救火车通不过,而且所有自来水总管被震坏,水源断绝,从水沟、水井抽水也无济于事,结果全市大火,几天之内使东京烧掉了2/3。除了建筑倒塌和次生火灾,这次地震引发的山崩、海啸等次生灾害也十分严重。

  大地震中,天灾也引发了人祸。地震后,“朝鲜人放火”,“朝鲜人要暴动”,“大地震还要来”等谣言引起人为恐慌,警察和军队中一些人趁机消除异已,造成了社会的动乱。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神奈川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警察和市民自发组织的自警团杀害了约6000名朝鲜人和数百名中国人。

  这次关东大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格外的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体系,并且建成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监测到地震纵波后,立即由计算机自动向新干线上高速行驶的列车、核电站、城市供电和煤气输送系统发出制动指令,有很大效果预防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1971年2月9日,加利福尼亚SanFernando山区遭受6.7级地震,地震使得圣法南度水库(Lower San Fernando Dam)(洛杉矶水库的前身)上游的山坡地整个下滑约30英呎,滑动冲走了大部份在顶部上游用来抵挡2100英呎深水库的凝土墙,只剩狭窄的泥墙。若当时水库的水位达满水位,水库的水将会高出水坝堤防而快速冲垮水坝、淹没下方的山谷。

  地震滑坡迫使下游80000多居民紧急搬迁,而花了3天时间将水库中的水全部泄完。经过6.7级的地震后,该水库已严重破损毁坏,无法修复到能安全承受再次地震的状况,只好另建新水库并根据当地的地震评估加入防震设计。1975~1976年建造了新的洛杉矶水库,共花了3300百万美金,位于圣法南度水库谷区上方3000英呎高处。但旧的水坝并未拆除,相反地,它经过改建(虽未达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防震标准)也提供了暴雨蓄水池及新水储备用地。1994年的Northridge北桥大震再度考验了洛杉矶水坝。1994年Northridge北桥大地震虽破坏了洛杉矶水坝上游斜坡的表面铺道,但因当初水坝建造时有重震防震设计,所以只受到轻微的损害。

  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以北地区遭受6.6级地震,地震切断了几乎整个洛杉矶地区的供电网,震坏了自来水管道和煤气管道。大水从破裂的自来水管中喷涌而出,不少街道淹没在自来水中,造成水源污染,居民饮水困难。煤气管道爆炸和泄漏引起100多起火灾,多处火光冲天。地震发生数周后,在灾区及周边地区暴发了罕见的孢子菌病,这种由于吸入空气中的孢子菌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在震后8周内出现异常上升,并导致多人死亡。

  1906年4月18日,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城市旧金山发生一次大地震,震级8.3级。地震时由于烟囱倒塌、堵塞及火炉翻倒,旧金山市有50多处同时起火。大火在3个地区持续燃烧了3天3夜以上,10km2的市区被完全烧光。因为供水系统瘫痪,消防队没办法得到足够的水源,所以在市中心的几处相临大火汇成了范围更大的火灾。政府也试图控制火势,包括采用炸毁建筑物的办法来制造隔离带,可是事与愿违,炸药常常没有摧毁建筑物反倒引发新的火灾。最后在靠近大火边缘的地段,用炸药炸开了一条防火带,才控制住火势。

  旧金山大地震时,虽然大部分水源地的蓄水库未受破坏,但自来水管道却几乎完全损坏,凡是在坚固地基上的自来水干线破坏较轻微,而松软地基或沼泽地上的管道则多半破裂或扭曲,供水不足和断水极度影响了救火的时机,至使火灾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地震区的大城市,精心设计供水系统,并在普通供水系统之外建立单独的辅助高压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已成为城市抗震防灾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在大小冲沟沟谷中生成数个堰塞湖,斯皮里特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1982年8月前,岩屑崩塌坝拦蓄湖水体积约3.3×108m3。1982年11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在当地安装了一台5m3/s的临时抽水泵,把湖水经一长112m、直径1.5m的管道,跨过堵塞体顶部,抽入图特尔河北支流。后又开挖一条长2590m、直径3.4m的自流泄水隧洞来保持湖水位的稳定。

  1959年8月,蒙大拿州西南山区发生了震级为7.1级的地震,岩石滑坡阻塞了河床,蓄成堰塞湖,湖长10km、深60m。堰塞湖形成后不久,美国陆军工兵部队立即在堰塞体顶部开挖形成了一75m宽的泄流槽,通过泄量280m3/s。为确保泄流道的稳定,沿泄流槽槽底和槽壁选用大石块铺砌成“护面”,同时,用施工器械和放水冲刷相结合的开挖方式,把堵塞体顶部削低约1.5m。

  美国常做地震安全诊断。1998年6月,美国能源部和国防部高级计划局联合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共同执行了一项美国地震安全诊断计划,对全美32个重点基地、试验场、核潜艇停泊地、核武器储存地进行地震安全检查,包括评定这些地点的地震活动及其危险、设施抗震易损性以及预测地震发生期间的保护的方法。检查根据结果得出,发生过地震的地点有破损的迹象,一些地点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性,有关方面把采取的保护措施,如布设微震和强震监测设施、现存房子及结构物的加固和提高设防标准的改建、设立军民联合专业工作队等,列入了联合研发计划。截止到2004年,已在19个地点设立了专用台网(站),24个地点进行房屋和设施的加固,3个实验室设备做了抗震加固等,还对试验场、核潜艇停泊地、核弹头储存库及管理部门做了突发事件(含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成立了应急服务工作队,对此类事件进行特殊管理。

  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地区中部发生7.3级的大地震,中港出现土壤液化(当疏松且地下水位偏高的饱和砂质土壤,受到短暂的反复作用力,造成孔隙水无法立即排出而使孔隙水压极速上升,导致有效应力下降而趋近于零时,土壤失去了抗剪能力,使土壤呈现液态泥状的现象。),这是导致基础破坏的主要原因。

  中国台湾9.21地震后发生山崩,整个山体变成了一个由大小1米到数米的巨石组成的堆积体。台中县石岗水坝被震垮,水坝主体被断层错开,主坝严重受损。三处闸门断裂,供应大台中地区200多万居民的生活用水一夕间流光,水库见底。

  中寮变电所是中国台湾南电北运的枢纽,紧邻集集镇,地震中严重受创,在地震到来的最初几秒中就震坏,造成全台湾大范围停电,北部发生限电危机,直至震后第19天抢修完成跨接变电所的临时输电线路后,才解除限电。但是,停电也避免了电线短路及煤气管道泄漏引发的火灾。

  强大的地震活动也改变了中国台湾中部地区的土地覆盖状况,使岩层破碎,破碎的岩层因表面积的加大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作用的影响,而诱发更大的崩塌作用。造成山区土石松滑、地层松动与土崩,在后来几年台风所带来的强雨下,原本因地震而松滑的土石大量滑落,导致非常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河床也因土石泥沙的堆积而被提升,形成严重的洪患。

  控制灾害防治的根本原则是预防、避开、缓冲、替代、限制、监测、维护等,这些原则与方法可使灾害减轻至最小。

  9.21地震后,中国台湾没注意到后续的水灾。当时是梅雨季节,紧接着桃芝台风又造成了200多人的死亡。如果事先预防,将不会死那么多人。

  中国台湾地处板块接触带,地震频繁,而降雨多集中于台风季,且常以暴雨形态出现,尤因地质脆弱,故经常发生因暴雨或地震引起的地滑、崩塌及泥石流,其严重者会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其中以1999年9.21地震所引发的草岭及九份二山堰塞湖最具代表性。崩塌土石阻断清水溪,河道阻断长度约5km、高度约40~50m,并于崩塌区上游形成堰塞湖。形成堰塞湖的土体,往往会引起上游回水淹没及可能溃决造成下游洪水泛滥等二次灾害。为避免次生灾害,采用挖土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在崩塌土体上方开挖形成一溢流水道,同时利用沿线地形上天然洼地进行消能与滞流,以减轻溢流水道冲刷。

  处理堰塞湖,除了在下游安装警示装置,增加更多的监控点之外,还要派专人驻守。这种自然形成的堰塞湖,不像人工水库那样经过计算而知道坝堤的抗压程度是多少,堰塞湖达到什么水量后发生溃堤无法预知。台湾9.21地震形成的几个堰塞湖,到现在还是河川警示区。处理堰塞湖,第一步应以最危险的受害情形,谨慎评估出下游影响距离和疏散范围,采取或炸或挖的导引措施;若未采取立即性的处理解决措施,第二步应实施长期密集监测,掌握天气变化和下雨资讯,随时应变;第三则在严密预防下,让堰塞湖自然冲刷解体流失。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巴拉考特镇中心区出现多处山坡和河岸滑坡。Kaghan峡谷地区严重滑坡点分布较密集,在长约8km的峡谷地段存在严重滑坡30余处。使得位于Kaghan峡谷的中巴公路遭到重创,出现大量大规模的堵塞、坍塌、断错,严重影响救灾和伤员救助工作,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靠直升机开展救援工作。由于稳定性差和余震不断,Kaghan峡谷中的滑坡体一直在坍塌,持续了很久。在流经巴拉考特镇中心的Kunhar河两侧,河岸的大面积土体滑坡使各类建筑物向河流倒滑倒塌,公路被严重破坏,形成沿河流域的重灾分布点。

  巴基斯坦使用重型机械来打通因山体滑坡等造成的道路阻塞,同时还派军队徒步进入灾区。不仅如此,巴基斯坦还有动物运输队,它们习惯于走山路,既可以背负救援物资还能够运出伤员。

  巴基斯坦这次地震引发了泥石流,把多个村庄夷为平地,北部山区是重灾区。余震以及地震引发的泥石流也使得无数惊魂未定的居民在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不得不再次跑到街上躲避灾难。由于当时下着大雨和冰雹,泥土变成了粘稠的泥浆,救援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

  山区大地震灾害问题比平原地区更为严重。滑坡隐患体治理是确保震后交通安全和快速修复的关键,也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

  在巴基斯坦的穆扎法拉巴德,居住在一个事先没有规划、装备很差的营地中的1800人中爆发了严重的水性腹泻,共有超过750个病例,其中大部分是成人。

  在流离失所的难民中,发现了超过1200例急性黄疸,其中很多被确认为E型肝炎。流离失所的灾民中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和由此死亡的病例是最多的。另外,还发现了破伤风病例。

  “无国界医生”组织于2005年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重灾区拉响疫情警报。然而,巴基斯坦灾区近千家医院完全被毁,不要说防疫,就连救治受伤灾民都力不从心。一些国家的医生紧急行动,组建医疗队支援灾区。

  在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卫生方便设施之后,很多疫情得到了控制。另外,灾民还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协助医生和护士照看上千名伤员,印军飞机还向灾区空投了安葬死者所需要的裹尸布。

  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了里氏6.3级强烈地震。由于在地震之后天气条件十分恶劣,有的地方仍然下着雨夹雪,这使地震后的救援行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通往一些灾区的道路也因地震造成的塌方和泥石流而无法通行。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地震和余震及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波及吉兰省和赞詹省27个市镇、1870个村庄,造成大约4万人死亡、50万余人无家可归,此次地震是伊朗有记录以来破坏最严重的一次。

  在巴姆地震中,虽然伊朗及国际救援人员全天候投入工作,但由于罹难者遗体太多,当地唯一的墓园已经不敷使用,街头遗体横陈,并且已经发出臭味。巴姆当地的两家医院已在地震中被毁,而一些临时搭建的医院一时还不足以应付局面。

  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尸体已不能清洗处理,工作人员不停地喷洒消毒药剂以防止病菌扩散。为防止出现疫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建议人们戴上手套和面罩。

  同时,巴姆地震灾区的自来水系统被禁止使用,灾民能够最终靠供水车等获得干净的生活用水。当局还将巴姆地区划分为12个区,每个区都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负责监控卫生状况和环境问题。

  一般强震之后,避免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幸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等,会上升为震区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作者还有:赵纪东 王雪梅 熊永兰,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