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以清爽纯正的颜色和独特美丽的花纹著称,不仅象征着永恒的天空,被誉为“天空之石”,而且象征着成功与必胜,又被誉为“成功之石”,还象征着新希望和幸福,成为结婚11周年纪念石,也是伊朗的国石。在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4个国家的生辰石列表中,绿松石作为十二月生辰石的使用频率为8次。考虑到世界上绿松石资源较为丰富,并且绿松石还是我国的优势宝石品种之一,深受国人特别是西敬重,已有学者将它作为中国十二月生辰玉,所以在中国十二生辰石建议方案中对绿松石予以保留。
锆石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因而具有较强的光泽和火彩,其中以无色和蓝色锆石最受欢迎,无色锆石无论在火彩上还是在亮度上都酷似钻石。在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4个国家及国际上有关宝石组织的生辰石列表中,锆石作为十二月生辰石的使用频率为2次。考虑到世界上锆石资源较为丰富,并且我国也有产出,象征着智慧、荣誉、财富的锆石正受到我国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在中国十二生辰石建议方案中对锆石予以保留。
坦桑石犹如天鹅绒般并带有高贵紫色调的艳蓝色,灵动而迷人,由于它有着非常明显的多色性,从不同方向观察会有紫、绿、蓝三色变化,使之更加神秘而深得人心。象征着满足和理解的坦桑石还是24周年结婚纪念石。在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4个国家及国际上有关宝石组织的生辰石列表中,坦桑石作为十二月生辰石的使用频率为3次。2002年,美国宝石贸易协会(简称AGTA)添加坦桑石,与绿松石和锆石一起作为十二月生辰石。因而,建议中国十二月生辰石与欧美十二月生辰石保持一致。
坦桑石产自坦桑尼亚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世界上惟一商业开采的地方,是有色宝石中最流行的宝石之一。
坦桑石清澈有魅力、年轻有朝气,是二十世纪才崛起的新兴宝石品种。最令人稀奇的是它的色彩完全可与皇家蓝色蓝宝石相媲美,甚至更为湛蓝。
坦桑石英文名称为Tanzanite,在港台地区还称之为“坦尚尼亚石”或“丹泉石”。因它以带紫色调的靛蓝色最为特征,因而业界又称之为“坦桑蓝”,以一字之差强调它与蓝宝石的共同之处。
坦桑石是黝帘石(Zoisite)中的一种,又称“坦桑黝帘石”或“蓝色黝帘石”。它被发现后被送给时任美国蒂凡尼公司的副总裁Henry B. Platt看,Platt非常欣赏,于是就给予蓝色/紫色宝石级黝帘石“坦桑石(Tanzanite)”之名,以纪念当时刚刚建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这种宝石的发现国,并迅速得到业界认可。
按照我国最新修订的《珠宝玉石 名称》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规定,仍以坦桑石(Tanzanite)称之。
坦桑石作为宝石迄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最初它只是被当作蓝宝石或蓝钻的替代品,但很快就拥有了自己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重要彩色宝石的地位。它拥有哪些成功秘诀呢?
一是引人入胜的发现故事。1967年的某一天,坦桑石这种稀有宝石诞生了。推测坦桑石晶体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自然界的某个时间点高温烧炸而成,实属特例。因而,它的发现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是坦桑石危险伴生说,二是坦桑石重生说,让人扑朔迷离,更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性和趣味性。
据AGTA提供的《国际珠宝首饰联盟(CIBJO)零售商指南》(2009)资料,一位来自印度果阿的探宝者Manuel De Souza,居住在坦桑尼亚北部的阿鲁沙地区。一天,他带着雇来的4个当地马赛族人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一片丘陵地带——梅勒拉尼探寻宝石,这里到处充满了危险——毒蛇、狮子及其他凶猛的非洲野生动物充斥其中。De Souza发现了一块未知的蓝色透明宝石晶体——后来很快被当地采矿人及美国宝石研究院(GIA)证实为黝帘石。这是一个关于印度探险家的寻宝故事。
更有趣的传说是,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茫茫荒野中,闪电引燃了一场神奇的草原大火,火灾后,原本混杂在其他石头中的一种带紫或黄色调的褐色石头,蜕变成了令人惊艳的蓝色宝石晶体,被放牧路过此地的马赛族人Ali Juuyawatu偶然捡到并珍藏起来。消息一经传出,世界各地的国际珠宝商纷至沓来。于是,安静而慵懒的阿鲁沙地区,因为这种晶莹美丽的蓝色宝石晶体的开采挖掘而变得热闹非凡,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这是一个关于马赛族人首个发现宝石的传奇故事。
二是蒂凡尼的大力推广。在被发现的短短1年之后的1968年,蒂凡尼公司抓住美国市场面临“蓝宝石饥荒”的契机,以“坦桑石”之名,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宝石切磨工艺和时尚高端的珠宝设计进行制作,并通过精心的经营销售的策略,将它推向珠宝市场,令它一炮走红、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成为最重要的新兴宝石品种——如今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蓝色宝石了。
三是著名电影的背后推动。1997年上演的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影片中女主角Rose佩戴的那枚独一无二的“海洋之心”吊坠,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坦桑石。
历史上真正的“海洋之心”是世界名钻“希望”——具有极其罕见的深蓝色,呈方垫形,重达45.52克拉,还具有神秘而传奇的故事,属于稀世珍宝。为了安全考虑,导演找到当时顶级的珠宝品牌为电影量身打造,以一颗硕大的心形坦桑石作为“替身”出演了“海洋之心”——代表着忠贞不二的爱——成为引领无数浪漫恋人前行的精神之石,从此开启了坦桑石的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坦桑石被珠宝界誉为“二十世纪宝石”,它成功上位的最大功臣是蒂凡尼前总裁Platt和世界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此外,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夫人和女儿——他们分别于2000年和1998年访问了坦桑石的产地阿鲁沙,给力坦桑石。
坦桑石,是指呈蓝色/紫罗兰色或蓝紫色的透明黝帘石变种——钒黝帘石(V-zoisite),为一种硅酸盐矿物,主要呈黄、粉红、紫、蓝、绿和褐色,由钒致色。
参照陈钟惠《珠宝首饰英汉汉英词典(下册)》(2003)和GIA网站()资料,坦桑石按其是否热处理、颜色和特殊光学效应大致可归为3类:
无烧坦桑石:自然产出的、未经加热处理的、呈漂亮的蓝色/紫罗兰色或蓝紫色的宝石级黝帘石。譬如,天然蓝色坦桑石具有很强的三色性,从不同方向观察有蓝、紫红、绿黄或灰黄三色变化。少见。
加热坦桑石:自然产出且呈紫灰色至黄灰色或褐色至褐绿色的黝帘石,一定要经过低温处理(即在370℃~380℃甚至500℃~600℃时,小心加热2小时左右)才能变为蓝色/紫罗兰色或蓝紫色,并且使其三色性变为二色性,即除去了绿黄色或灰绿色,这可作为一个辅助鉴定特征,但在很多情况下,宝石鉴定所都很难确定一颗坦桑石是否经过热处理。
蓝色坦桑石:是指天然的或经加热处理形成的蓝色至紫罗兰色或蓝紫色的宝石级黝帘石。
“彩色坦桑石”:除蓝色至紫罗兰色或蓝紫色以外的其他任何颜色的宝石级黝帘石,GIA建议最好叫做“黝帘石”,包括淡紫色黝帘石、绿色黝帘石(由铬和钒致色,1991年发现于坦桑尼亚)、粉色黝帘石(由锰致色)、金黄色黝帘石及混色黝帘石(2014年报道,呈现“万花筒般”的色彩,包括紫、蓝、黄和绿色的混合或者粉红、黄和绿色的混合,有的会褪色)。
坦桑石猫眼:当坦桑石晶体中含有一组细小的、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裹体并正确定向切磨成弧面型时,可产生猫眼效应,少见。
无论选购坦桑石裸石还是镶嵌首饰时,都一定要进行价值比较,尽管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出台国际、国内认证的相关评价标准,但是可参照GIA网站资料及我国《蓝宝石分级》国家标准(GB/T 32862-2016),从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4个方面入手,做综合价值评估。坦桑石的颜色是选购时一定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坦桑石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浓郁略带紫色调的蓝色,这种蓝色恰恰是最高品质的蓝宝石才有的颜色。由于坦桑石通常明亮而又均匀,因而构成其颜色评价的主要方面就是它的色调和彩度。
坦桑石的色调可分为蓝、紫蓝和蓝紫3个类别,其中以纯蓝色调或者浓郁靛蓝色最好。虽然蓝紫色坦桑石也很受欢迎,但其价值偏低。同样,坦桑石的彩度也可大致分为深蓝、艳蓝、浓蓝、蓝和淡蓝5个级别,颜色越深价格越高,而浅淡的蓝色坦桑石价值较低,当然也更实惠。
坦桑石的净度与其中所含有的各类瑕疵(如气液二相包裹体、阳起石和石墨及十字石等矿物包裹体、因解理产生的裂纹等)有关。
坦桑石的净度大致可分为极纯净(10倍放大镜下可见但肉眼极难见瑕疵)、纯净(肉眼难见瑕疵)、较纯净(肉眼可见少量瑕疵)和一般(肉眼容易见到较多瑕疵)4个级别。
若坦桑石中有肉眼可见的瑕疵则会使其价格下降,尤其是在颜色偏浅的坦桑石中更易见,但坦桑石猫眼除外。另外,如果有可以使坦桑石牢固性受到威胁的缺陷(如裂隙)存在时,会极大地影响其价格。
坦桑石可以切磨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方垫形和椭圆形切工是最常见的,还可雕刻成艺术品。然而,含纤维状包裹体的半透明坦桑石,必须加工成弧面型宝石才能产生猫眼效应。
坦桑石的切工按其比率、对称性和抛光度大致可分为完美(光芒闪耀、火彩十足、灵动迷人)、非常好、好、一般(亭部太深,显得暗沉呆板)和差(亭部太浅)5个级别。
切工在坦桑石的颜色呈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宝石切磨师能够最终靠正确定向来选择蓝紫色或更受青睐的纯蓝色或紫蓝色作为坦桑石的正面颜色,这取决于如何保重。跟其他宝石一样,重量的损失就是利润的损失。他们在决定如何切割坦桑石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须看更优质的蓝色或紫蓝色所带来的克拉价高低来平衡。实际上,切磨师是在磨出一颗小粒的顶级颜色的宝石还是磨出一颗大一些的蓝紫色宝石之间作出最终选择的。这是由于切出一颗蓝紫色的坦桑石通常要比切出一颗纯正蓝色或者紫蓝色的要省料些。这也是市场上蓝紫色坦桑石的供应量要比纯正的蓝色坦桑石多的原因之一。
坦桑石有各种尺寸、形状和刻面款式。从单粒干净、大粒、好颜色的,到大量用于首饰批发商业市场的浅色标准规格的坦桑石,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
坦桑石的颜色与大小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坦桑石要达到一定尺寸才能出现深邃的浓郁的蓝色或蓝紫色或紫蓝色,最好和最深的颜色通常在5克拉以上。通常粒度越小颜色越浅,而不到1克拉的配石一般呈现淡紫色或薰衣草色。
综上,选购坦桑石时,首先以颜色为重,其中以纯正的蓝色和独特的浓郁的紫蓝色最佳,而蓝紫色或淡蓝色的坦桑石价值略低;二是必须纯净,即以肉眼干净为好,任何肉眼可见的包裹体都会降低其价值;三是在切工上决不能妥协,这是由于优质的切工可以使坦桑石更美丽和更耀眼,而切工差的坦桑石就没有销路,即使降价也很难卖得出去;四是关于克拉重量,以5克拉以上为好,低于5克拉的通常颜色要浅一些。
当然,选择与有经验的珠宝商合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坦桑石是一种很特别的宝石,一个了解和热爱坦桑石的珠宝商会给你不同质量的坦桑石与你一起选择。
一是坦桑石的鉴定技巧。坦桑石可根据其颜色鲜艳均一、或多或少泛紫、通常在白光下呈蓝色而在黄光下呈紫色、强的三色性(因热处理,一般难见黄绿色或灰绿色)并且从不同方向观察的颜色不同、个体较大且内部清澈透明、见不到色带或生长线等特征可进行肉眼初步判别,再利用常规宝石鉴定仪器测定其比重(3.35左右)、折射率(RI=1.691-1.700)及吸收光谱等进行鉴别。
二是关于优化处理坦桑石。坦桑石的热处理非常普遍,目前珠宝市场上所见的蓝色、蓝紫或者紫蓝色坦桑石95%以上都是经过某种方式的加热优化处理而成的,按国标(GB/T 16552-2017)规定,视同天然,不必标注。从德国Paul Wild彩色宝石公司了解到,蓝色坦桑石是否经热处理对宝石的价格影响不大,在同等品质条件下,未经加热的价格比加热优化的贵约10%~20%。
覆膜处理坦桑石,即将有色材料如人工树脂均匀地涂抹在坦桑石表面,大多数都用在改变或改善其颜色、光泽等外观,市场上比较少见,鉴定也相对简单。根据苏隽和陆太进《彩色宝石辨假》,可通过放大观察样品表面是否有膜层脱落现象、是否有胶痕及气泡以及红外光谱测试表面出没出现人工树脂吸收峰等特征进行鉴别。
据报道,GIA珠宝实验室曾检测出小颗粒深蓝色或深紫蓝色坦桑石亭部镀金属(包括钴、钛、锡、锌、铅等元素)膜,其特征是表面出现虹彩闪光、光泽更强、刻面棱线出现磨损,表现为白线或小缺口,从台面往下看颜色分布不均匀,用大型仪器可测出上述金属成分。
三是区分与坦桑石撞脸的宝石。与坦桑石相似的宝石主要为蓝色蓝宝石(具有二色性,有独特的六边形色带)、堇青石(明显三色性,即蓝/紫/黄)、蓝晶石(色带)、钴尖晶石(无多色性)、蓝色碧玺(有刻面棱重影、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体)、蓝色锆石(刻面棱双影明显)、蓝色萤石(无多色性)和蓝锥矿(色带,强二色性,无色/蓝色)等,可通过多色性、偏光性、特征包裹体、折射率、双折射率和密度值等将其区分开。
四是小心坦桑石仿制品。在国际珠宝市场上,坦桑石有许多仿制品,但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合成镁橄榄石(因含铁、钒、钴等元素而呈紫蓝色,某些商家曾称之为“合成坦桑石”,俄罗斯制造,具有强双折射、明显刻面棱重影、强多色性为蓝色至粉色即可区别)、人造钇铝榴石(YAG)、合成蓝宝石及稀土玻璃(无多色性、偏光镜下全暗),购买时千万要小心。
坦桑石是一种既高龄又年轻的珍稀宝石,形成于5.8亿年前,深埋于地底2000米以下,直至1967年才横空出世。为什么人们喜欢这种宝石呢?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深邃浓郁的靛蓝色:坦桑石浓郁的艳蓝色及天鹅绒般的丝绒感像蓝宝石一样漂亮,其中还带着些许紫色调而成为其标志性特征。通常,当轻轻晃动或倾斜切磨好的坦桑石时,无论是紫蓝色还是紫蓝色都很容易看到其中的紫色调。那海洋般深邃迷人的紫罗兰色无疑成就了坦桑石。
二是多维曼妙的多色性:坦桑石因有着非常明显的多色性,能折射出蓝、紫、绿3种不同的颜色,从而使这种稀有的宝石从不同角度看去或蓝或紫或绿黄,并具有独一无二的多维曼妙的色彩。有些独特的坦桑石,深邃的紫蓝色中折射出红色闪光,而这种闪光就来自于宝石本身的三色性。
三是地球上惟一的产地:宝石级黝帘石的产地除了坦桑尼亚,还有巴基斯坦、奥地利、瑞士、美国、墨西哥及格陵兰等地。然而,世界上最好的且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坦桑石,迄今为止仅发现于阿鲁沙地区的梅勒拉尼小山上,即一块长4000米、宽2000米的区域里。据说,这种稀有宝石最多只能开采几十年。可以说坦桑石比钻石还罕有。
坦桑石曾经作为蓝钻特别是蓝宝石的替身,由于其外貌的美观性、产地的惟一性、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价位的实惠性,使之更成为许多宝石爱好者的心头好。依据AGTA和GIA网站资料,坦桑石值得投资收藏的“藏点”有四——
一是高颜值。坦桑石可能呈紫蓝色——与优质蓝宝石的颜色相似或更紫。坦桑石的颜色比蓝宝石的更加艳丽,其颜色游弋于浓郁的蓝色、神秘的紫罗兰色和鲜艳的蓝紫色之间。顶级坦桑石是目前来说蓝色系宝石里颜值最接近顶级蓝宝石的,这是它值得收藏的一大优势。其他颜色的宝石级黝帘石(即所谓的“彩色坦桑石”)也是收藏者想要寻找的,尤其是翠绿色和粉色。
尽管有些消费者更钟情于浓郁的紫蓝色或靛蓝色,但最有价值的坦桑石是与优质蓝宝石相似的深邃又饱和的纯正蓝色。据台湾缪承翰《珠宝知识就是财富》的论述,选购坦桑石时,在白光与黄光下观察同样呈纯正的蓝色的坦桑石才值得收藏。若只在白光下呈蓝色,而在黄光下呈紫色,参加晚宴时,或许会被误以为你佩戴的是紫晶首饰。
二是极纯净。坦桑石中的内含物越少,就显得越透明,越纯净无瑕就越珍贵,其价值就越高。坦桑石的净度比蓝宝石要高得多。许多在售的坦桑石多为全净体,即干净清澈、透明无瑕,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杂质,这也是值得收藏的一大优势。
三是大颗粒。坦桑石的克拉重量一般为几克拉至十几克拉,粒径在3×6~10×15mm,其克拉价随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很大。与顶级蓝宝石相比,5克拉以上的优质蓝宝石已经算比较大了。而大克拉数如10~20克拉的优质坦桑石相对多一些,通常30克拉以上就有收藏价值了,若想找上百克拉甚至数百克拉的坦桑石变得相对困难,当然是粒径越大就越稀有就越有价值,这是值得收藏的另一大优势。
四是切工好。坦桑石由于晶体较大,通常切磨得非常规整。切磨时正确定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坦桑石的整体颜色、亮度(即反火效果)和价格,其多色性使得切割变为决定宝石颜色的主要的因素——切磨方向决定了整颗宝石正面的颜色——从而决定其最终的售价。
偶尔为了时尚也可将坦桑石切磨成弧面形宝石,譬如时下最流行的糖面包山形切工——介于刻面与素面之间,将宝石切割成锥体造型,并保留边缘圆滑的轮廓,因酷似巴西著名的“糖面包山”而得名,这种琢型也多用于祖母绿和帕拉依巴碧玺这样的珍稀宝石的切磨。
此外,一些著名艺术家雕刻的坦桑石雕件也是收藏者所希望收藏的。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收藏级的坦桑石猫眼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以猫眼线居中、完整、清晰者最佳。
综上,从国际珠宝市场看,至今坦桑石最大的市场仍在北美,每年出产的坦桑石80%销往美国,其次是欧洲。可以说在西方,坦桑石早已跻身于高端珠宝行列。近几年来,我国坦桑石的价格也以每年50%的速度在一直增长。坦桑石的收藏投资价值在于其美观性、稀少性及文化性,遗憾的是其文化性略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