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叙述美丽故事 返 回 列 表

  绿松石,又名松石,一般呈蓝、绿色,常见块状、结核状,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玉种。

  考古学家们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绿松石文物,距今9000—8600年,归于新石器时代前期。尔后,绿松石逐步被华夏其他当地的居民接收:河南裴李岗遗址、沙窝李遗址以及郏县水泉等遗址,先后发现一批绿松石制品,仰韶文明的先民乃至发明晰粘结型镶嵌工艺,用粘结剂把揣摩成型的绿松石片镶嵌到其他物品上。

  伴随着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继续不断的开展,绿松石以华夏区域为“放射”原点,开端在中华大地上开放异彩。黄河中上游区域的大地湾文明、马家窑文明以及后来的陶寺文明、石峁遗址出土了很多精巧的绿松石制品。黄河下流区域的大汶口文明也将绿松石作为宝贵的装修材料。从北方区域的红山文明、夏家店基层文明,到南边区域的屈家岭、大溪、石家河、石峡文明等地,绿松石如漫天星斗般闪烁在东方。

  夏商周时期,绿松石成为夏文明的标志之一,制造流程与工艺也到达史无前例的高度。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铜牌饰,嵌入的绿松石厚度仅0.1厘米,选用满镶工艺,密不透风且色泽一致,运用的粘结剂近4000年仍旧坚持粘合力,令人惊叹。相同是在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的“龙”。石龙形体庞大,巨子蜷尾,身体曲伏有致,用绿松石片拼合出菱形鳞纹,制造之精巧、所用绿松石之多,世所独有。

  这两件文物,反映出古人对多种材料一体化加工现已有了适当高的技能储备,也阐明夏代绿松石手工业现已存在严厉分工和制造规范。考古学家们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绿松石作坊,坐落宫廷区南部,暗示绿松石手工业是由控制阶级直接掌管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周原遗址出土的很多嵌绿松石车马器等,具有相同的“高等级”特征,充沛显现绿松石在夏商周时期的特别社会地位。

  如此大规模地运用绿松石,必定需求很多矿料。这些宝贵的绿松石矿从何而来呢?

  现代地矿查询材料显现,我国绿松石矿首要散布在东秦岭山区和祁连山周边区域,资源较为会集,与绿松石文物“漫天星斗”式的散布是对立的。但这刚好反映出,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我国就存在大范围、远距离的“绿松石之路”,为我国前期人流和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构成进程供给了实证。

  西北大学考古队在东秦岭山区的陕西洛南县河口、河南卢氏县竹园沟、湖北十堰市等地发现多处绿松石采矿遗址。其间洛南县河口遗址时代在距今3900—2500年左右,跨过夏商周三代,由大大小小10个矿洞组成,最大矿洞深约40米,最高处13米。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考古类型学剖析指向二里头文明。用科技考古手法剖析绿松石的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也证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部分绿松石废料的确来自河口。

  商周之际,华夏的绿松石文明和采矿技能传播到新疆东部区域。现在新疆区域发现的最早的绿松石文物出土于天山北路遗址,距今3500年左右。考古学家们在祁连山周边的甘肃敦煌、新疆哈密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连续发现了一批古代绿松石采矿遗址。巴音郭楞州的黑山岭采矿遗址东西总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时代从商延续到春秋战国,已发现古矿点110余处,是现在新疆区域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采矿遗址。很多房子、灰堆、陶器、木器和采矿石器、矿料、选矿点等出产日子遗址,向咱们展现了古代采矿工业的开展状况和矿工日子的点点滴滴。

  直到今天,绿松石仍然是中华大地上最受人们喜欢的宝玉石之一。它们被制造成项圈、手镯、耳环等饰品佩带在身上,被制造成工艺品摆件陈设在家庭和展览馆里,见证祖国的安全与丰饶。美丽的绿松石,一直在叙述多彩的中华文明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1日 06 版)(责编:岳弘彬、胡永秋)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王连香)在交通运输部今天举行的防飓风作业视频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依据对本年第14号飓风“灿都”和第13号飓风“康森”风力等级和未来开展变化状况归纳研判,9月10日12时起,交通运输部发动防护飓风Ⅲ级呼应。 会议着重,各单位要逐步提高政治站位,一直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想,紧急状况下该撤就撤、该停就停、该封就封,实在防止人员受伤或逝世。…

  民航局对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和南边航空公司三个航班宣布熔断指令

  民航局对三个中外航班宣布熔断指令。制图:刘佳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刘佳)记者从中国民航局得悉,9月8日、9日,民航局再发熔断指令,对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公司HY501航班(塔什干至太原)、法国航空公司AF382航班(巴黎至天津)、南边航空公司CZ3056航班(仰光至广州)施行熔断办法。…